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賠償標準 >工傷賠償標準 >

建工險與工傷待遇能否雙賠

建工險與工傷待遇能否雙賠

建工險與工傷待遇能否雙賠

一、建工險與工傷待遇能否雙賠?

不能同時賠付。

工傷保險是企業給職工繳費的,是法律賦予的法定義務,企業不繳納的,發生工傷事故,由企業支付全部工傷保險費用,賠付較高; 商業保險屬於自願協商的合同範疇,是雙方自願約定的,不具有國家強制性,發生意外事故的,有保險公司支付部分費用,賠付較低。原則上是可以雙重享受,但是因為報銷的票據只有一套,一般只能報銷一種保險。如果用人單位只買了商業保險,那麼勞動者一般是可以享受兩次報銷的,具體情況各省規定不一樣。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九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專案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專案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符合本條第三款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二、建築工程保險

建築工程保險,是隨著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火災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及責任保險的基礎上逐步演變而成的一種綜合性保險。其主要特徵為:

(1) 承保風險的特殊性。建築工程保險承保的保險標的大部分都裸露於風險中,同時,在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始終處於動態過程,各種風險因素錯綜複雜,風險程度增加。

(2)風險保障的綜合性。建築工程保險既承保被保險人財產損失的風險,又承保被保險人的責任風險,還可以針對工程專案風險的具體情況提供運輸過程中、工地外儲存過程中、保證期間等各類風險。

(3) 被保險人的廣泛性。包括業主、承包人、分承包人、技術顧問、裝置供應商等其他關係方。

(4) 費率的特殊性。建築工程保險採用的是工期費率,而不是年度費率。

(5)保險期限不等。傳統保險的保險期限通常為一年, 期滿可續保;而建築保險的保險期限一般按工期計算,即自工程開工至工程竣工為止。特別是大型工程,其中有的專案是分期施工並交付使用,因而各個專案的期限有先有後,有長有短。

三、工傷保險應遵循哪些原則?

(1)無責任補償原則,又稱無過失補償原則。它包含兩層意義:一是無論事故傷害或者職業傷害責任屬於用人單位、其他人或者遭受事故傷害的本人,受傷者應得到必要的補償;二是這種補償責任不完全是由用人單位承擔,而是應由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來承擔。這樣做,既可以及時、公正地保障工傷待遇,又簡化了法律程式,提高了效率,使用人單位解脫了工傷賠償官司,有利於正常的生產經營。按這一原則建立的工傷保險制度,基本消除了用人單位責任保險的弊端。

(2)風險分擔、互助互濟原則。這是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原則,也是工傷保險的一個重要特點。建立工傷保險制度,首先是要通過法律、法規強制徵收保險費,建立工傷保險基金,採取互助互濟的辦法,分擔風險;其次是在工傷待遇分配上,國家責成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費用實行再分配,這種基金的分配使用,包括人員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調劑。它減少了部分企業、行業因傷亡事故、職業病的負擔,從而緩解了社會矛盾。

(3)個人不繳費原則。工傷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任何費用,這是工傷保險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區別之處。由於勞動者在生產中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可能付出鮮血甚至生命,所以用人單位負擔繳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擔補償費用,在各國已達成共識。

(4)區別因工和非因工原則。在制定工傷保險制度,發放待遇時,應確定因工和非因工負傷的界限。職業傷害與工作或職業病有直接關係,醫療康復、傷殘補償、死亡撫卹待遇均比其他保險水平高,只要是工傷,待遇上不受年齡、性別、繳費期限的限制。因病或非因工傷亡,與勞動者本人職業無關的事故補償,許多國家規定的待遇水平比工傷待遇低得多。

(5)補償與預防、康復相結合原則。工傷事故一旦發生,補償是理所當然的,但工傷保險最主要的工作還包括預防和康復工作。世界各國均把加強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時及時治療,促進職工早日康復並使之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看成與補償同等重要的方面來抓。

(6)集中管理原則。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一部分,無論從基金的管理、事故的調查,還是醫療鑑定,由專門、統一的非營利的機構管理是各國普遍遵循的原則。職業傷害保險管理獨立於其他社會保險制度,基金獨立管理使用,但在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同屬一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

(7)一次性補償與長期補償相結合。對因工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是因工死亡的職工,職工和遺屬在得到補償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支付一次性補償金,作為對傷害者“精神”上的安慰。此外,對供養的遺屬根據人數要長期支付撫卹金,直到他們失去供養條件為止。這種補償原則,已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

(8)確定傷殘和職業病等級原則。為了區別不同傷殘和職業病狀況,發放不同標準的待遇,·各國在制定工傷保險制度時,都制定了傷殘和職業病等級。並通過專門的鑑定機構和人員對事故傷害和職業傷害的職工受害程度予以確定。

(9)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相區別的原則。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職工發生工傷後,個人所受的經濟損失,與職工的直接經濟收人相關,即職工的工資收人。直接經濟損失直接影響本人及其供養直系親屬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影響勞動力的再生產,因此,必須給予及時的較優待的補償。間接經濟損失是指職工直接收人以外的其他經濟收人的損失,包括兼職收人、業餘收人等。這部分收人不是人人都有,是不固定的額外收人,因此,這一部分收人不列人工傷保險的經濟補償範疇。

對於建工險和工傷待遇保險能不能雙賠的這個問題在法律上也沒有確切的規定,具體還是要看雙方在保險合同上的約定細則。不過,在建築工地上發生的工傷事故,當事人最好還是先積極的準備申領工傷待遇的一些材料,申領工傷待遇如果失敗了的話,可以再考慮走建工險賠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tw/peichang/gongshangpei/g9zo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