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

构成拒执罪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拒执罪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拒执罪的条件是什么?

我国是法治大国,我们的一言一行也是由法律约束着我们。当法院判决我们进行相应的赔偿或者其他行为时,是必须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去做,如果不理睬不执行,那么就构成了拒执罪。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拒执罪,构成拒执罪的条件又是什么?下面由本站的小编给您详细解答。

一、拒执罪的定义

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够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八种情形构成拒执罪

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够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但是“情节严重”规定不具体,在实践中不好操作,这次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明确:

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自诉也可追究拒执罪

这次最高院司法解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过去单一制通过公诉程序追究拒执罪,转换为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都可以追究的双轨制。自诉人要有证据证明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害了自己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检察机关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就应予以立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自诉程序追究拒执罪,可到判决该案的一审法院申请立案。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拒执罪并且认为拒执罪不会判刑,其实不然,当符合以上八种情形的时候,法院是会做出判决裁决的,还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法院下达判决时,要积极履行义务,避免之后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标签: 拒执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xingshi/xingshifanzui/x6nk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