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訴訟仲裁 >訴訟仲裁法規 >

民法總則中銀行適用是如何認定的?

民法總則中銀行適用是如何認定的?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民法總則中銀行適用是如何認定的?

日常生活中,法律處處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不僅要懂得法律,愛護法律,更要尊重法律,法律不僅僅保護我們的財產利益,更是讓公民有了行使自己義務和權利,那麼銀行適用是如何認定的?

一、民法典中銀行適用是如何認定的?

第一千零二十九條  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採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應當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條  民事主體與徵信機構等信用信息處理者之間的關係,適用本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

二、名譽權的相關規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第一千零二十六條  認定行為人是否盡到前條第二項規定的合理核實義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內容來源的可信度;

(二)對明顯可能引發爭議的內容是否進行了必要的調查;

(三)內容的時限性;

(四)內容與公序良俗的關聯性;

(五)受害人名譽受貶損的可能性;

(六)核實能力和核實成本。

第一千零二十七條  行為人發表的文學、藝術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為描述對象,含有侮辱、誹謗內容,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該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發表的文學、藝術作品不以特定人為描述對象,僅其中的情節與該特定人的情況相似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條  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報刊、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內容失實,侵害其名譽權的,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採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二十九條  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現信用評價不當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採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評價人應當及時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應當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條  民事主體與徵信機構等信用信息處理者之間的關係,適用本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

對於銀行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信貸問題,如果信貸出現了問題,那麼問題就上升到了法律這個層面,是要受到法律的處罰的,這也是為了保護民事權利的財產問題的唯一途徑,這樣一來,將極大地有利於銀行主張要債的權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mo/susong/susongfagui/ypgw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