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勞動工傷 >勞動合同 >

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

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

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會遇到需要對勞動合同解除賠償的情況。在對勞動合同解除賠償的同時,不僅需要對具體的勞動條例進行分析審核。除此之外,有部分人還對於納税問題有所疑惑。那麼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  

一、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二、根據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税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税;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税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税問題的通知》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税。  

三、超過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税。如果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比如2.5倍,就不會受十二年的限制,這時勞動者可以拿超過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這超過的部分就有可能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這部分還是要納税。  

計算方法為:扣除三倍後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 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個人繳税月工資。再以個人繳税月工資為基數按照税法相關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税。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並於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但是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税時應予以扣除。  

從以上內容可以得出,對於勞動合同解除賠償是否需要納税這個問題應該結合具體的合同情況來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來説是否需要納税都是根據賠償金的本金來進行估算的。當賠償金的金額滿足納税條件之後就需要進行税收,反之則不需要納税。以上即為勞動合同賠償金税收方面的大致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mo/gongshang/laodong/8g8y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