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责任 >

要注意什么? 医疗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有哪些

要注意什么? 医疗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有哪些

一、主要内容

医疗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有哪些,要注意什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发生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作出如下规定: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五十六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

(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

(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二、注意点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国务院2002年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既适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内部的行政处罚,又适用于医疗损害民事诉讼领域的民事赔偿,导致了医疗损害诉讼中二元化现象的存在,给《条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医疗损害诉讼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不应当再适用该《条例》。特别是医疗损害鉴定不能再适用该条例规定的内容。

该《条例》适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内部作为行业管理规范,应当继续发挥其重要管理作用。

国家出台的医疗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医疗过错责任的分配、追究等问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对于医疗过错责任的追究,如果存在责任人那么医疗机构将会把责任分摊到责任人的身上,责任人也会因为医疗过错的严重性从而受到相应的惩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yiliao/yiliaozeren/p19p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