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节假福利 >婚假 >

婚姻法婚假规定有哪些

婚姻法婚假规定有哪些

婚姻是大多数人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到达法定结婚年龄,就可以办理结婚手续组成家庭。新计生法的实施,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其中关于婚假规定的内容,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可以享受的福利政策。那么,最新婚姻法婚假规定是怎么样的呢?

婚姻法婚假规定有哪些

一、国家关于婚假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7、婚假和路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

二、二婚婚假规定

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民法典》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三、晚婚假正式取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此前的计生法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本次计生法修订,将该条款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目前群众初婚初育年龄比以前明显推迟,北京等大城市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超过30岁。婚育年龄推迟不仅使得现代女性的生育窗口期大大缩短,也造成了高龄产妇增多、不孕率提高、出生人口缺陷率增加等社会问题。

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初育年龄则约为26岁,鉴于婚育形势,本次计生法修订不再对晚婚晚育作出限制,原来的晚婚假随之取消。值得注意的是,婚假的具体天数是由地方计生条例规定的,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在地方法未做明确修改之前,均应执行此前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应随意改变。

删除了很多原本针对新婚夫妇的福利制度,对待新婚和二婚逐渐一视同仁,而且不论是新婚夫妻还是二婚夫妻,都能享受带薪休假的福利。这样的政策,保护了新婚夫妻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取消晚婚晚育假期条款,则是因为晚婚晚育对于母婴的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标签: 婚假 婚姻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jiejia/hunjia/9no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