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法律顾问 >法律 >

最高院代替考试犯罪的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最高院代替考试犯罪的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最高院代替考试犯罪的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最高院代替考试犯罪的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代替考试罪认定标准如下:

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严重破坏国家考试的管理制度,损害其他考生公平竞争权的行为,构成代替考试罪。

刑法修正案(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三个罪名,填补了立法空白,对代考行为形成一定的打击和震慑效果。

一、代替考试的社会危害性代考行为滋长的舞弊现象使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形同虚设,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代考行为破坏国家考试管理秩序,动摇了社会诚信道德基础,严重损害了国家考试制度公信力;

代考行为是对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公正机制的挑战,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使考试作为评判考生专业素质的功能遭受破坏性影响和扭曲,严重影响社会人才评价、选报机制的正常运行;

代考行为不但阻碍自身发展,侵害他人参与公平竞争的合法权益,还会毒化风气,破坏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因此,对代替考试行为苛以刑罚,有助于消除弊病,防止引发社会诚信危机。

二、代替考试罪的定性量刑在定性方面,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规定: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代替考试罪的定性要注意三点:

一是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二是本罪所指的考试目前未予具体列明,但必须是依据法律设立的国家考试,依据部门规章、文件设立的考试,不在此罪范围之内;

三是本罪是典型的对向犯,刑法同时处罚考生和枪手双方行为人,且双方行为人定罪和法定刑都相同。

在量刑方面,根据刑法打击预防犯罪的目的,结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考虑到本罪行为人多为在校学生,且替考者主要以获取物质利益为目的,代替考试罪的量刑较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guwen/falv/4eyp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