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劳动工伤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诉讼和劳动关系仲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劳动关系诉讼和劳动关系仲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劳动关系诉讼和劳动关系仲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案件,法律对其处理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争议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民事诉讼案件,主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问题,劳动争议的解决一直是国家司法机构重视的问题之一。那么,劳动关系诉讼和劳动关系仲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详情参考下文。

(一)劳动争议诉讼

应当严格执行仲裁前置制度。在审判实务中,劳动争议仲裁(以下简称仲裁)前置制度已为广大司法工作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但是仍有个别人员在严格执行该制度上还存有疑意。例如: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而仲裁委员会长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结论,当事人不得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对此

有人认为可视为争议已经过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根据劳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包括两种情形:

(1)确实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员会在实体上作出仲裁裁决;

(2)视为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员会在程序上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结论(包括裁决、决定、通知书三种形式)。因而,凡当事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而仲裁委员会未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结论的,都属于未经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人民法院均不应受理。

(二)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从仲裁到诉讼有其自身的规范体系和特征性,不能因其在诉讼阶段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范体系,而完全以民事诉讼的规范和理念来排斥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本身的

规范和特征。相反,人民法院在运用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在某些环节上,应当以劳动争议程序规范在诉讼阶段的特殊规定,来 影响

和改变某些民事诉讼程序原有的规范及理念之具体适用。

“不告不理”原则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特殊体现。

在起诉与诉讼请求的关系问题上,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具有特殊性,体现在“人民法院应当对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这一规定上。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

决而诉至法院的当事人一般是仲裁程序中的败诉方,可分为两类:

(1)在仲裁程序中实体权利未得到保护或未得到充分保护的当事人一方;

(2)在仲裁程序中被裁决承担责任的当事人一方。以前述第一类“败诉方”作为原告起诉的,其诉讼请求的核心就是保护实体权利,其起诉的目的与诉讼请求之间具有一致性;而以第二类

进行审理。对于后一情形,人民法院不得不处理原告未请求的事项,这说明劳动争议诉讼的特殊性影响和改变了“不告不理”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仲裁是劳动关系诉讼的前置程序,所有有关劳动争议的案件都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劳动仲裁不服的诉讼。所以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

标签: 劳动 诉讼 仲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gongshang/laodongguanxi/yovk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