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法律法规 >民商法类 >

中国人民银行现场稽核操作规程(试行)

中国人民银行现场稽核操作规程(试行)

中国人民银行现场稽核操作规程(试行)

中国人民银行现场稽核操作规程(试行)

(一)为使现场稽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稽核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稽核部门开展现场常规稽核,其他形式的稽核和受人民银行委托的稽核可参照使用。
(三)本规程所指的现场稽核包括稽核准备、稽核实施、稽核报告、稽核处理和稽核档案整理五个阶段。

颁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       号:银发[1997]第497号

颁布时间:1997-11-28

实施时间:1997-11-28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一、总则

(一)为使现场稽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稽核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稽核部门开展现场常规稽核,其他形式的稽核和受人民银行委托的稽核可参照使用。

(三)本规程所指的现场稽核包括稽核准备、稽核实施、稽核报告、稽核处理和稽核档案整理五个阶段。

二、稽核准备阶段

(一)成立稽核组:派出行根据稽核任务和对象,确定拟稽核的内容、重点和稽核期;并选定稽核人员,组成稽核组,指定稽核组组长和主稽人,必要时可指定副主稽人。

(二)稽核组组长负责对稽核组的领导及有关重要事项的协调;主稽人负责稽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稽核报告的撰写和稽核处理文件的起草工作。稽核组成员应主要由派出行专职稽核人员组成,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应保持适当合理搭配。

稽核组可根据工作需要分为若干专业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应由两人组成,保证各项稽核内容均有适当形式的复核。

(三)发出“稽核前问卷”和收集资料:稽核组应在实施稽核前,向被稽核单发出“稽核前问卷”。“稽核前问卷”的格式由总行统一制定。

1.“稽核前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

(1)被稽核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工及授权;

(2)被稽核单位的管理体制、报告关系和授权;

(3)被稽核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帐务组织体系;

(4)被稽核单位的主要业务操作规程;

(5)被稽核单位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规定;

(6)被稽核单位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规定;

(7)被稽核单位的财务计划和业务发展计划;

(8)被稽核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

(9)被稽核单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情况。

2.稽核组应要求被稽核单位在指定的时间内将“稽核前问卷”反馈材料报送稽核组。

3.被稽核单位只需对已发生变化或新增加的情况进行报送;对于在上次稽核前已报送,并且本次稽核时未发生变动的资料,稽核组不应要求被稽核单位重复报送,已经向人民银行其他部门报送的资料,稽核组应直接向该部门索取,不应要求被稽核单位重复报送。

4.稽核组应在“稽核前问卷”上注明填报要求,包括应报送的时间、报送的内容等。

5.在进点前,除向被稽核单位发出“稽核前问卷”外,稽核组还应收集与本次稽核有关的文件及其他资料,主要包括:

(1)与本次稽核有关的国家金融法规、方针政策;

(2)中国人民银行对被稽核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

(3)有关部门掌握的被稽核单位的情况;

(4)被稽核单位以往报送的资料及人民银行对该机构历次稽核的材料;

(5)群众举报的材料。

(四)审核资料反馈情况:在收到被稽核单位报送的“稽核前问卷”反馈材料后,稽核组应对反馈材料的报送质量进行审核、作出评价。

1.稽核组应根据“稽核前问卷”目录清单,逐项审核每项内容填报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如需要,可列出被稽核单位需重报或补报的资料清单,要求被稽核单位在进点前补报,或在稽核组进点后向其索取。

2.被稽核单位报送的资料,如有明显出入或差错,应视为对其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一个方面;如事后查出有虚假和隐瞒填报的问题,应追究被稽核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五)分析反馈材料和其他资料:在被稽核单位反馈的资料和上述应收集的资料基本齐备以后,主稽人应召集稽核组对所掌握的被稽核单位的上述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写出分析提纲,对被稽核单位管理状况作出初步判断、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应作为制定稽核方案的重要依据。

(六)制定和审定稽核方案:稽核组根据派出行确定的稽核任务和重点,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被稽核单位的有关资料后,拟定具体稽核任务、目标、重点和实施方案。稽核方案应报派出行领导审核批准。

1.稽核方案(格式见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稽核方案的依据;

(2)被稽核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3)拟稽核的范围、内容、目标、重点、实施步骤和时间控制要求;

(4)稽核组、包括各分小组组成和人员分工;

(5)编制稽核方案的日期;

(6)审批人的意见、签名和日期。

2.在确定人员分工时,主稽人要熟悉每一个稽核人员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安排不同的任务,组内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在分工时要考虑到相关内容之间的配合。

3.主稽人主持稽核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实施,稽核方案需经组长主持稽核组讨论通过。

4.稽核组应将讨论通过的稽核方案送稽核部门负责人审阅,必要时稽核方案需报经总稽核或主管行长、行长审核批准,批准后的稽核方案应视作派出行给予稽核组的任务和授权。

5.在实施稽核过程中,经派出行领导批准,稽核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稽核方案作出调整,并且报告派出行稽核部门负责人和方案审批人。

6.稽核方案的执行情况应当作为检查、考核稽核质量的重要依据。

(七)发出稽核通知:派出行应提前向被稽核单位发出稽核通知书,稽核通知书的内容应包括:

1.被稽核单位名称;

2.稽核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稽核期和稽核开始时间;

3.稽核组组长、主稽人和其他成员名单;

4.对被稽核单位配合稽核工作的要求;

5.签发日期;

6.稽核通知书应由稽核组组长或主稽人起草准备,报派出行总稽核或主管行长签发;

7.稽核通知书应统一编制文号,并加盖派出行公章;

8.稽核通知书可以提前以传真形式发给被稽核单位。

三、稽核实施阶段

(一)进点会谈:稽核组在稽核通知书指定的日期进入被稽核单位,与被稽核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举行进点会谈,主谈人为组长或主稽人。

1.进点会谈的目的,一是进一步掌握被稽核单位的整体运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以及管理层的经营思想;二是藉此了解和评估高级管理层对本单位业务、经营状况的熟悉程度,并作为对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检查的基础和评价的一部分;三是由稽核组组长说明稽核的目的、内容、安排以及对被稽核单位的要求;四是介绍稽核组成员,交验稽核通知书,出示稽核证或其他检查证件。

2.在会谈前,主谈人应认真阅读“稽核前问卷”反馈材料和稽核组对反馈资料的分析提纲,掌握被稽核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会谈目的,拟定会谈提纲。

3.稽核组组长要控制会谈的内容和时间,确保会谈不偏离本次稽核的中心内容。

4.会谈结束后,稽核组应完成“会谈纪要”。

(二)调阅资料:稽核操作中,稽核组应根据拟检查的内容,确定需调阅的原始凭证、会计帐簿、管理报表和有关文件,根据稽核方案和检查需要逐次调阅。

调阅资料应填写“中国人民银行稽核调阅资料清单”(格式见附件)一式两份,由稽核组和被稽核单位分别保存;调阅资料应由主稽人或其指定的专人统一负责办理调、退手续。调退时,双方负责人应在认真审核调阅资料后签名。

(三)对帐表的现场审核:稽核组首先应对被稽核单位帐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现场审查,其目的是确保稽核组一开始便能真实、完整掌握被稽核单位的资产负债总体状况,避免有问题的帐表数据误导稽核人员。

审查的基本方法是:

1.审查业务经营内容是否真实,会计科目、帐户使用是否正确;

2.核对分户帐(明细帐)与总帐、总帐与会计报表是否相符;

3.核对汇总会计报表与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会计报表加总数是否相符;

4.在确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的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的成果。

(四)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各专业小组按照分工,完成各自负责部分的内部控制问卷测试。内部控制问卷是考察内部控制状况的提示性操作指南,有助于稽核人员对所查项目的内控状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内控问卷统一设计,由一系列的模块组成(另发)。每次稽核时,稽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熟练程度适当加以取舍,灵活组合运用。

1.进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即考察被稽核单位是否制定有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是否清楚各自的职责及本岗位的制度和规定,被稽核单位的有关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认真执行。符合性测试方法包括:

(1)详细审阅“稽核前问卷”反馈材料等有关资料,并与被稽核单位的实际状况相比较;

(2)向各级管理层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范围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调查;

(3)实地查看。

2.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对被稽核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3.进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测试,即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是否充分有效进行测试。

4.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包括:

(1)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

(2)规章制度是否充分有效;

(3)对例外的情况是否进行审查,作出的处理是否恰当。

5.实质性测试方法包括:

(1)听取主要业务管理人员和骨干对内部控制的意见;

(2)根据业务分工和工作流程进行实地测试,查看内控是否存在漏洞。

6.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对被稽核单位内部控制的状况是否有效作出评价。

(五)执行检查程序:检查程序与内部控制问卷的内容相对应,包括具体的稽核内容、步骤和可选择的稽核技术、方法。在实施稽核时,主稽人应根据被稽核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和业务的复杂程度,选择相应的检查程序。

1.审查被稽核单位的内审报告和外部审计报告,并考察其整改情况。

2.检查:根据稽核方案,按各项稽核目标采用各种稽核方法分别对有关业务资料进行审查。

(1)稽核方法包括抽样、核对、审阅、计算、比较分析、帐户分析、绘制流程图、实地观察、询问调查等。

(2)稽核抽样原则上应采用随机抽样,抽样比例由各稽核组根据工作量和具体情况决定。

3.取证: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查实的情况,应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实地查看,或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等,并取得证明材料,记入稽核工作底稿。

4.稽核人员收集证明材料,应当注意:

(1)进行调查时,稽核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2)对需要调查取证的问题,要取得足够的证据。

(3)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未取得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应当说明原因。

(4)稽核结束时,应当统一汇总证明材料,编制调查取证材料清单,并由编制人员签名,统一管理。

5.分析:对检查中认定的事实及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核对,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查证的问题。

6.评价:对查出的事实进行综合和判断,并根据稽核依据对稽核出来的问题进行定性,对稽核内容作出稽核结论。

7.对稽核事项的评价,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稽核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作结论性评价。

8.通过第一次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如果还有未解决的问题或仍有疑点,则需再次进行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直至达到稽核目标为止。

(六)稽核质量控制:在稽核期间,主稽人或稽核组组长要及时分阶段听取各专业工作小组的汇报,了解工作的进度,判断对有关问题的稽核是否做到查深查透,以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引导现场作业逐步深入,按时保质完成现场稽核任务。根据稽核的进展情况,及时对稽核组成员作必要的调整。

(七)编制工作底稿:稽核人员实施稽核时,应当对稽核工作进行记录,编制“中国人民银行现场稽核工作底稿”。

1.工作底稿应附取证材料,取证材料包括凭证、报表、问卷、备忘录、说明材料、被稽核单位的文件等对稽核事实和结论提供支持的材料。

2.在会谈、实地观察和查帐结束以后,应将需要认定事项的主要事实,填入工作底稿。

3.对凭证、报表等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以后,应将认定事项的依据和结果填入工作底稿。

4.工作底稿应包括:

(1)被稽核单位的名称;

(2)稽核项目名称以及实施时间;

(3)稽核过程记录,包括稽核查证的主要事实及其来源,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认定事实的依据;

(4)稽核人员的姓名及编制日期;

(5)复核者的姓名及复核日期;

(6)索引号及页次。

5.稽核人员应当对所编制的稽核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每个稽核人员的稽核工作底稿必须由另外一位稽核人员进行复核;主稽人应当对稽核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对稽核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6.编制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工作底稿应简洁、清晰,符合文档规范,便于统一装订。

7.工作底稿应由稽核人员和复核人签字。

(八)现场作业结束:稽核组在稽核方案规定的时间退出被稽核单位;如现场作业需要延期,应报告稽核部门负责人。退出现场时间提前告知被稽核单位。

四、稽核报告阶段

(一)各工作小组初步形成稽核事实和评价:各工作小组应当将稽核实施阶段查实的各种问题和事实分类整理,初步认定问题的性质,形成各检查项目的分项目小结,提交主稽人。

(二)稽核组形成总体稽核事实和评价:主稽人组织稽核组对各小组提交的问题分析和认定材料进行讨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形成“稽核事实和评价”。

1.“稽核事实和评价”中所列的每一项事实,都必须有详细、充分的数据或文字资料支持,主要包括“稽核工作底稿”、“稽核前问卷”、“内控问卷”、“取证材料”、“会谈记录”等,上述材料应当按问题分类并排列序号,“稽核事实和评价”援引上述材料时应当写明其序号。

2.“稽核事实和评价”一般应在现场作业结束时完成,最迟应当在现场作业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进行总结会谈:“稽核事实和评价”形成后,稽核组应当与被稽核单位举行总结会谈。

1.总结会谈由稽核组组长主持,由被稽核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

2.主稽人宣读“稽核事实和评价”,请被稽核单位就有关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稽核结论提出意见,进行必要的讨论。必要时也可事先将“稽核事实和评价”印发被稽核单位。

3.被稽核单位对“稽核事实和评价”中认定的问题提出意见,如对问题有异议时,稽核组应当进行核对,确有差错时应进行更正,全部问题应当由被稽核单位作出书面确认。

4.被稽核单位对“稽核事实和评价”中对有关问题的评价提出意见,如对问题评价有异议时,稽核组应当与之进行讨论,尽可能达成共识;如不能达成共识,稽核组应当将双方分歧详细记录在案,并在写稽核报告时客观地加以反映。

5.如果稽核组与被稽核单位在有关稽核事实和问题评价上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应对存在分歧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核实,必要时可在事实核实清楚后,安排第二次总结会谈。

6.总结会谈应在“稽核事实与评价”形成后及时举行,最迟必须在“稽核事实与评价”形成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稽核组至少应提前2个工作日将拟进行总结会谈的时间通知被稽核单位;如须举行第二次总结会谈,应参照第一次总结会谈的时间进行安排。

7.对总结会谈中未能澄清的事实及未能取得一致的评价意见,被稽核单位应在总结会谈后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意见反馈稽核组。

8.如果被稽核单位在总结会谈时不予应有的配合,总结会谈无效,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举行总结会谈,稽核组可将“稽核事实与评价”书面印发被稽核单位,由被稽核单位在稽核组规定的时间内签署并反馈意见,被稽核单位过期未反馈意见的,视为对“稽核事实与评价”无异议。

(四)形成稽核报告:总结会谈结束或被稽核单位对“稽核事实与评价”反馈书面意见后,稽核组应当向派出行领导提交稽核报告。

1.稽核报告是稽核组向派出行提交的工作报告,应以“稽核事实与评价”为基础,全面反映稽核查出的问题,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总结会谈中被稽核单位对稽核组作出的稽核评价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查出问题认识上的分歧均应在稽核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

2.稽核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稽核的基本情况,包括稽核内容、范围、稽核期、现场工作时间、稽核方案的执行和调整情况等;

(2)被稽核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内部组织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状况、内控状况、前一次稽核的情况等;

(3)稽核查出的问题事实和稽核组作出的评价;

(4)被稽核单位对稽核评价的意见,稽核组与被稽核单位在稽核问题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

(5)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提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处理措施的建议。

3.稽核报告一般应由主稽人负责起草,必要时也可由主稽人在稽核组成员中指定专人起草,由主稽人和组长定稿。

4.稽核报告定稿后,由主稽人和稽核组组长共同签署。

5.稽核报告最迟应当在总结会谈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稽核处理阶段

(一)稽核处理的方式:由派出行出具稽核监督意见书和稽核监督决定。稽核组应起草稽核监督意见书或稽核监督决定初稿,作为稽核报告的配套材料一同上报稽核部门负责人;稽核部门负责人根据稽核组提交的稽核报告,对稽核组提交的稽核监督意见书和稽核监督决定初稿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报派出行领导审批。

(二)稽核监督意见书的作出和执行:稽核监督意见书是中国人民银行对被稽核单位通报稽核事实、作出稽核评价、提出整改或其他意见的专门文件。稽核监督意见书应于派出行领导审批稽核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

1.稽核监督意见书由派出行主管稽核工作的行领导签发,也可授权稽核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稽核监督意见书应当加盖派出行公章,送达被稽核单位。

2.稽核监督意见书的内容包括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事实、对问题事实的评价和判断、针对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执行整改意见的时间要求等。

3.稽核监督意见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送达时间为被稽核单位签收的时间。

4.被稽核单位应当在收到稽核监督意见书40个工作日内将执行稽核监督意见书的情况书面报告稽核行。

5.被稽核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应当予以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出具稽核监督意见书的同时,对被稽核单位作出稽核监督决定。

6.以合规性为主要内容的现场稽核,可不出具稽核监督意见书而直接作出稽核监督决定。

(三)稽核监督决定的作出和执行:稽核监督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被稽核单位予以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专门文件。

1.稽核监督决定经稽核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后报派出行领导,由派出行行长或主管稽核工作的行领导签发。

2.稽核监督决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违法违规事实、对违法违规事实的判断和评价、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责令被稽核单位立即或限期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稽核监督决定中所列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与给予的行政处罚和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严格对应,对于决定不予以处罚或不采取强制措施的其他问题,不应列入稽核监督决定中。

3.稽核监督决定未公布前,任何人不得向外泄露。

4.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决定对被稽核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前,应当向被稽核单位出具稽核监督处罚通知书,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和依据,同时告知被稽核单位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被稽核单位如进行陈述和申辩,应当在稽核监督处罚通知书送达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书面的陈述和申辩意见。

5.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被稽核单位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如被稽核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应在作出稽核监督决定时予以考虑;但如果是被稽核单位在稽核组实施稽核时有意隐瞒和未提供全部信息造成的,人民银行在作出处理时,可以不予考虑。如被稽核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陈述和申辩意见,或中国人民银行认定被稽核单位提出的理由或证据不成立的,应根据原稽核监督处罚通知书所列的违法违规事实和依据,作出稽核监督决定,予以处理和处罚。

6.稽核监督决定的办理时间和送达方式及程序,与稽核监督意见书同。

7.稽核监督决定中应当明确规定被稽核单位纠正违法违规问题及履行处理和处罚决定的时间,同时告知被稽核单位可在稽核监督决定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被稽核单位如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依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8.被稽核单位未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而拒不执行稽核监督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9.中国人民银行认为被稽核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或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掌握的有关资料复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为了监督被稽核单位的整改情况,如有必要,稽核组可实施后续稽核。

六、档案整理阶段

(一)立卷建案:凡记录稽核过程、反映稽核结果、证实稽核结论的文件、数据资料及工作底稿都应由稽核组立卷归档。

1.稽核档案包括:稽核通知书、稽核方案、“稽核前问卷”及反馈材料、内部控制问卷、检查程序、工作底稿、证明材料、稽核事实和评价材料、分项目稽核报告、稽核报告、稽核监督意见书、稽核监督决定、被稽核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2.归档的材料种类、份数以及每份材料的张数均应完整齐全。

(二)建立档案目录:归档的案卷应该编写案卷目录。编目应按照稽核工作流程及问题的类型、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历史联系进行。

1.卷内材料目录、案卷目录一律用统一格式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

2.卷内文件资料目录应放在卷首。

(三)制作卷皮并立档

1.案卷封面应按规定逐项填写清楚。

2.卷内材料要去掉金属物,对破损的材料应进行托裱;字迹已模糊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并立卷。

3.未归档的材料,应进行粗分整理、登记,经领导批准后销毁。

(四)稽核档案的保存时间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七、附则

本规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负责解释,修改时亦同。

附件:(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fagui/minshangfa/p3e1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