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訴訟仲裁 >治安管理 >

一般公民疫情造謠怎麼判決的?

一般公民疫情造謠怎麼判決的?

一、一般公民疫情造謠怎麼判決的?

一般公民疫情造謠怎麼判決的?

疫情期間造謠的判刑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資訊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資訊,故意在資訊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資訊罪主觀要件有哪些?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為了擾亂社會秩序,明知沒有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威脅,卻加以編造,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恐怖資訊而加以傳播。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確實不知是虛假的恐怖資訊而誤認為是真實的恐怖資訊,或者將某種非恐怖威脅的行動誤認為是恐怖行動而加以編輯、釋出,不構成本罪。至於其動機,可多種多樣,有的是想製造恐怖氣氛;有的是對社會不滿,製造混亂,發洩私憤;有的是想借此向社會施壓企圖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有的是精神空虛無聊,借之尋找畸形樂趣,等等。動機如何,並不影響本罪成立。

綜合上面所說的,公利在疫情期間到處的傳謠,這種行為是會嚴重的擾亂我國的公共秩序,只要造成的後果嚴重那麼必定就需要承擔起刑事的責任,如果未構成犯罪也會按刑事的條款來進行處罰,其目的性也是為讓違法者付出該有的代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tw/susong/zhianguanli/7jlx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