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訴訟仲裁 >證據調查 >

我國的民事訴訟由誰來舉證?

我國的民事訴訟由誰來舉證?

一、我國民事訴訟由誰來舉證?

我國的民事訴訟由誰來舉證?

1、民事訴訟一般是採取“誰主張誰舉證”原則;

3、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中,由侵權人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在這一原則下,主張事實成立的一方對其主張的事實負擔舉證責任,當該項事實在法律上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時,由其承擔不利後果。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一般民事訴訟採取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申請訴訟的那個人進行舉證。舉證是有法定的時間期限的,只要在法定的期限進行舉證人民法院都是進行採納的,如果超過了法定的訴訟期限,人民法院默自動放棄舉證權。

二、被告的舉證的相關規定

1、被告的舉證負擔是為了避免敗訴危險,而向法院提供證據的責任

這一點與證明責任(又稱為“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不同。證明責任由具體法預置,是指引起法律關係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構成要件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狀態時,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因法院不適用以該事實存在為構成要件的法律而產生的不利於自己的法律後果。

2、被告的舉證負擔是被告向法院提供反證、反駁證據或新的本證時,應該舉證到何種程度,才能避免原告勝訴的一種負擔

舉證時效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提出某項主張時,應在人民法院規定的訴訟期間內,提出相應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主張,逾期不能或者沒有提供證據的即是不履行舉證責任,放棄舉證的權利,應當承擔不利舉證的後果的一種制度。

設立舉證時效制度,有利於正確貫徹實施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制度。民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目的是為了促使權利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使人民法院能夠及時地解決民事糾紛。然而,審判實踐中,有的民事案件審理期限過長,使訴訟時效的目的難以實現,從而失去了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的意義。因此,要使實體法的訴訟時效制度得以正確實施,程序法就應該有相應的訴訟時效即舉證時效來保障。

民事訴訟的一審的舉證期一般是不得少於十五天,二審的舉證期一般是不得少於十天。有特殊情況的,可以之後對方進行協商舉證期,不過最終還是由人民法院進行判定裁決,舉證也可以進行委託他人幫自己舉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mo/susong/zhengjudiaocha/48v1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