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環境保護 >環境污染罪 >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公訴案件嗎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公訴案件嗎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公訴案件嗎

一、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公訴案件嗎

是公訴案件

污染環境罪有兩個量刑幅度:(1)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嚴重污染環境”“後果特別嚴重”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中有明確的界定。

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為多長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為三年。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可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為三年。這裏的問題就在於訴訟時效“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於受害人不利。如前文所述,環境污染損害有間接性、潛 伏性、長期性、遺傳性等的特點,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關係鏈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中是無法找到的,受害人往往“難以知道”或根本就“不知道”受到的是什麼損害。在現代工業化如此發達的社會,受害者在知識方面往往是處於弱勢地位,“應當知道”對他們來説大會過於苛刻了。在現時訴訟中,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是遠遠不能夠保護受害當事人的。三年,往往在人們還不知就裏時就早已過去了。訴訟時效是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的持續狀態超過法定期間便喪失司法救濟權的法律制度,其用意是督促受害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三年的訴訟時效,因損害客觀上的特點,決定了受害人主觀上再積極也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

三、對於賠償標準的建議

對於人身損害的賠償標準,筆者 認為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予以確定;對於污染環境造成受害人健康的潛在危害,如人體功能減退、早衰等,雖未經醫治,尚沒有支出醫療費等,也應當予以適當賠償,以補償人體的潛在損害。

對於財產損害賠償,直接經濟損失比較容易計算,對於間接經濟損失則難以把握,可以從以下三個特徵去把握:

1、損失的是一種未來的可得利益,在侵害行為實施時,它只具有一種財產取得的可能性,還不是一種現實的利益

2、這種喪失的未來利益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而不是抽象的或者假設的;

3、這種可得利益必須是一定範圍的,即損害該財物的直接影響所及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不能認為是間接損失。除此之外,間接損失還應當由具有相關資質的鑑定單位作出鑑定結論後,再予以確定。對於第三種經濟損失即恢復環境所需要的費用,該費用往往是天文數字,而且難以確定最終數額,對於該損失筆者 認為可以由相關部門作出恢復環境所需要的時間的鑑定結論,再結合第二種間接損失,計算出受害人在此期間內的預期收入的損失,由污染責任者予以賠償;當然如果污染責任者選擇恢復環境,也可以判決由其在一定的時間內予以恢復。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公訴案件嗎的全部內容。如果想要依法提起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話是需要符合提起訴訟的條件的。如果你還有更多的法律問題,歡迎諮詢本站的相關律師,他們會為你做出專業的解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hk/baohu/huanjingzui/oo30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