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損害賠償 >財產侵權 >

財產是網絡侵權對象如何確定?

財產是網絡侵權對象如何確定?

財產是網絡侵權對象如何確定?

財產是網絡侵權對象如何確定?

網絡侵權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責任主體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用戶,侵犯客體是以名譽、隱私、肖像人格權爲主,也包括財產權。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爲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界定

網絡案件具有不同於其他類型案件的一些顯著特徵,如網絡空間的全球化、虛擬化、非中心化等特點,這些特點無疑動搖了傳統管轄的基礎,使法院對網絡民事侵權糾紛的管轄面臨挑戰。網絡是技術含量極高的領域,其舉證、質證、確認救濟方式無一不與技術有着密切聯繫。因此,確認管轄權時,還要對法院能否應對技術問題加以考慮,在審級上加以限制,或由一些具備條件的法院集中受理,從而爲案件的及時解決創造便利條件。

中國應加快網絡立法,儘快解決傳統法律不適應網絡空間之處,彌補司法解釋的不足,借鑑外國的司法實踐,針對網絡特性,制定出一套適應中國當前司法形勢的管轄制度。具體可表現爲堅持侵權行爲地、侵權結果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原則。對侵權行爲地認定,贊成《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觀點,“侵權行爲地”是“實施被訴侵權行爲的網絡服務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地的認定首先應堅持禁止一定因素作爲確認管轄權的基礎,同時應確立合乎目前國情的確定侵權結果發生地因素,如被告對侵權結果地預知並故意希望侵權結果在該地實現,則這類侵權結果地的法院享有管轄權。

最高法院於2000年11月22日出臺的《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即規定了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的管轄權問題。該條規定:“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爲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爲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爲的網絡服務器以及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爲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爲侵權行爲地。”該條在一般情況下明確了管轄地,但當以上兩地均難以確定時,“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爲侵權行爲地”,這等於把“侵權結果發現地”視爲“侵權行爲地”,即與民訴法的規定保持了基本一致。

綜合上面所說的,網絡侵權對象的確定比一般侵權的人確定要困難一些,但是一般網格侵權對象只要找到實質的證據也是很好確定主體的,在網絡中被人侵權一定要及時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害。

標籤: 財產 侵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hant/sunhai/caichanqinquan/j743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