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医疗纠纷 >医疗法律援助 >

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今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医疗纠纷的发生往往源于医疗事故。患者面对医疗纠纷,可以选择第三方机构调解、仲裁委员会仲裁及到人民法院起诉等手段,其中起诉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那么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我们跟随小编做个了解。

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1、患者在起诉时应注意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

按照民法通则第136条第二款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患者应当在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时起一年内向医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出诉讼时效后就会失去法律的保护,法院会作出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判。

2、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不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若干规定的规定,医患纠纷的证据责任分配是责任倒置,具体而言,患者在起诉时应提交在医院就诊治疗、遭受损失的事实及具体数额等相关证据材料,而医院需承担证明自己在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存在过错或过失的充分证据,否则,医院就需承担对患者造成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

3、应选择最恰当的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这是因为同一医患纠纷可能发生法律竞合的问题,但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其法律责任可能有较大区别,关键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规,哪一具体法律条款对自己更有利。诉讼中应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生医疗纠纷该怎么办?

发生医疗纠纷,首先可以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则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对三级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议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自行协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都不是必经程序,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发生后,经调解无效的,患者可以申请进行仲裁,如果仲裁也没用作用,就只好通过诉讼手段解决了。患者应该注意诉讼时效,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诉讼状,并且在举证困难的情况下申请法院收集证据,或者由医疗机构举证。这些医疗纠纷处理注意事项,患者在处理过程中要谨记。

标签: 医疗纠纷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yiliao/yiliaoyuanzhu/5r5x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