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刑事辩护 >金融诈骗辩护 >

如何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认定

如何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认定

如何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认定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卡作为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信用卡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由此引发的信用卡诈骗问题也日益频发。信用卡诈骗,侵犯了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因而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那具体来说如何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认定?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如何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认定

1、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

2、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①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②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③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④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⑤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⑥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二、认定信用卡诈骗罪有什么标准

认定信用卡诈骗的构成要件,难点在于认定其客观方面,具体来说,也就是信用卡诈骗行为。信用卡诈骗行为多种多样,稍有不慎,则可能跟非罪的界限混淆。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信用卡诈骗行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所谓伪造的信用卡,是指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制造出来的信用卡。所谓使用,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用伪造的信用卡购买商品、支取现金,以及用伪造的信用卡接受各种服务等。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作废的信用卡,是指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不能继续使用的过期的信用卡、无效的信用卡、被依法宣布作废的信用卡和持卡人在信用卡的有效期内中途停止使用,并将其交回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以及因挂失而失效的信用卡。此外,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还包括使用涂改卡。所谓涂改卡是指被涂改过卡号的无效信用卡。这些信用卡本身因挂失或取消而被列入止付名单,但卡上某一个号码被压平后再压上另一个新号码用于逃避黑名单的检索。因此,涂改卡也是伪卡的一个种类。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冒用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信用卡的规定,信用卡均限于合法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转让,这也是各国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但是,如果信用卡与身份证合放在一起而同时丢失,则可能给拾得者或窃得者创造冒用的机会。这些拾得者或窃得者在取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可能会利用持卡人发觉遗失之前,或者利用止付管理的时间差,采取冒充卡主身份,模仿卡主签名的手段,到信用卡特约商户或银行购物取款或享受服务,这些都是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几种常见情形。

4、进行恶意透支

所谓恶意透支,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的差异。两者在客观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善意透支的行为人主观上有先用后还的意图,届时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恶意透支的行为人透支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也没有能力偿还,在行为上采取潜逃的方式躲避债务。

需要注意,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如果被控该罪,一定要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刑辩律师,及时搜集各项有利证据,办理取保候审等,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xingshi/jinrongzhapian/z3vg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