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刑事辩护 >金融诈骗辩护 >

对于诈骗罪虚构事实的处罚有什么?

对于诈骗罪虚构事实的处罚有什么?

对于诈骗罪虚构事实的处罚有什么?

诈骗罪虚构事实,诈骗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别人钱物诈骗罪形式上有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从而使受害人产生错误意识,既有语言欺诈也可以是行为本身欺诈,如果有告知受害人事实的义务而没有履行的,从而使使对方受到伤害,也是诈骗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应当按照诈骗数额定罪量刑。

一、《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是一个方面,有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又是另一个方面,必须主观客观相统一才行。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

一是虚构事实,

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 以诈骗罪论处。

综上所述,诈骗罪虚构事实,用虚构事实,骗取公私钱物,数额较大的,判处3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的。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是会有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且会处以一定金额罚金或者没收个人财产。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xingshi/jinrongzhapian/g911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