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诉讼仲裁 >诉讼管辖 >

民事时效中止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民事时效中止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一、民事时效中止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民事时效中止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1、民事时效中止的情形具体具体如下:

《民法典》(2021.01.01生效)

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2、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执行中止是暂时性的,引起执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应恢复执行程序。恢复执行,一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并通知执行当事人和其他参与执行人;二可由执行当事人申请恢复,经法院同意后继续进行。

恢复执行是原执行机制的继续运行,不是执行程序的重新开始,执行中止前已为的执行仍继续有效。

二、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有哪些不同

(1)发生的时间不同

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

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

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

在诉讼时效中止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是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的,与时效中断不同的是,在中止的事由消失之后,诉讼时效会继续计算,也就是说,一旦中止的时效再次开始计算,此时就只剩下半年的时效期限了。

标签: 时效 民事 中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susong/susongguanxia/r0ow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