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案例 >

家庭暴力相關案例分析

家庭暴力相關案例分析

現實生活中,家庭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家庭暴力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面,本站小編將通過對一則案例詳細分析家庭暴力的相關法律常識,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家庭暴力相關案例分析

案例

袁女士結婚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的婚姻生活使她苦不堪言。袁女士的丈夫經常對她惡語相向,後來甚至拳腳相加,大打出手。對於丈夫的粗暴行為,袁女士一貫採取退讓隱忍的態度,每當她忍無可忍時,就離家出走一段時間,而丈夫會發瘋地去尋找她。找到她以後,每次都是痛哭流涕、捶足頓胸、作揖下跪,向袁女士哀求她不要離開自己,表示沒有她,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袁女士相信丈夫還是深愛自己的,也就每每原諒了他,跟隨他回家去“好好過日子”。可是過不多久,丈夫又故態復萌……於是,袁女士這十幾年的生活,就在丈夫的打罵———道歉———再打罵———再道歉———這個怪圈中周而復始地度過。

分析

袁女士的生活為什麼會陷入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怪圈中呢?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遊戲”的理論可以對此進行解釋。心理遊戲是指人們通過扮演“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這樣一些心理角色來進行的爭鬥。玩“心理遊戲”的人,不管他想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都至少要拉一個人,來給他當“配角”。

袁女士和丈夫之間多年以來就是在玩一場如火如荼的“心理遊戲”,當袁女士丈夫扮演“迫害者”對她辱罵和毆打時,她乖乖地成為逆來順受的“受害者”;而當袁女士離家出走時,她丈夫又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表示如果袁女士離開他,他就活不了,袁女士又乖乖地跳到“拯救者”的位置上,成為丈夫的“救世主”……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反覆地扮演着自己偏愛的心理角色,一次又一次地按照彷彿是預先寫好的“腳本”反覆上演。這個“腳本”就是人的潛意識中的“生活計劃”。它規定了一個人生活的主題,規定了他在現實生活的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規定了他周圍的人所要扮演的角色。所以,要想搞清袁女士的心理根源,就必須追溯她的童年生活。

心理醫生經過問詢,瞭解到袁女士的父親也有很強烈的暴力傾向,也是這樣對待妻子的,袁女士可能就是從父母的生活中受到不良暗示,形成了自己的“逆來順受”。

建議

通過分析,認清和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從行為上拒絕玩心理遊戲的“邀請”,當丈夫向自己施威時,不能軟弱地充當“受害者”,態度要強硬一些。

當丈夫痛哭流涕、作揖下跪,苦苦哀求時,不要輕易地充當“拯救者”,要約法三章,同時藉助社會支持,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遭遇家庭暴力想要起訴離婚需要做哪些準備?

哪些行為構成家庭暴力?

實施家庭暴力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標籤: 案例 家庭暴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mo/jiating/jiatinganli/0ww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