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普法百科網 >

刑事辯護 >刑事犯罪辯護 >

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麼意思

下至公安機關,上至人民法院從來都沒有任何資格無緣無故的要求我國公民必須要認罪的,有少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透過自己的律師得知法院叫自己認罪的,法院之所以會有這種做法一般也是已經掌握了充足的證據。但是當事人有可能自己並不理解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麼意思?

一、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麼意思?

法院主動聯繫當事人的律師讓當事人認罪,可能是法院掌握了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當事人確實涉嫌犯罪。主動認罪在量刑時可以作爲自首對待,可能會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

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瞭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二、認罪了,會怎麼判對量刑有什麼影響?

一般而言,“認罪了,會怎麼判”是指犯罪人出於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認自己已經做出某種帶有犯罪性惡劣行徑的行爲。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觀方面,犯罪人認識到了自己行爲的錯誤,內心深處產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觀方面,犯罪人對自己的犯罪有供認不諱的客觀事實。關於“態度”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人的舉止神情;二是指人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用的行動。[1](p1320)社會心理學中“態度”的定義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爲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儘管《現代漢語詞典》和社會心理學對“態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維度不同,但其實質一致,即“態度”由“認識”(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評價)和“行爲”(由認識引起的所預備採取的反應)兩個核心要素組成。“認罪態度”屬於“態度”範疇,它僅僅是“態度”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因此,我們不妨將“認罪”和“態度”作爲邏輯起點,並結合刑事犯罪的特點,對“認罪態度”作出界定。“認罪態度”是指行爲人在實施犯罪行爲之後,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之前,出於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對自己所犯罪行的認識程度和所採取的行爲反應。

三、“認罪態度”定位於酌定量刑情節的弊端

根據通說,所謂酌定量刑情節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規定的,而是從審判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量刑時靈活掌握酌情適用的情節。刑法學界在論及酌定量刑情節的範圍時,大多數的學者將其概括爲以下七個方面:

(1)犯罪動機;

(2)犯罪手段;

(3)實施犯罪時的環境和條件;

(4)犯罪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

(5)犯罪侵犯的對象;

(6)犯罪人的一貫表現;

(7)犯罪後的態度。可見,我國傳統刑法理論以及司法實踐都將“認罪態度”納入酌定量刑情節中予以考慮,由於酌定量刑情節適用的靈活性,引發了司法實踐對“認罪態度”的模糊認識,以及“認罪態度”對量刑影響度的嚴重懸殊等一系列問題。

首先叫犯罪嫌疑人自己認罪,法庭透過這種做法可以節省司法資源,其次,當事人自己認罪了以後能夠爭取得到從輕處罰的這樣一種機會的。不過如果自己明明就沒有做過這種事情法院叫認罪的話,那可以請求更高一級的司法救濟,法院的這種做法是絕對違規的。

標籤: 我國 法院 認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pfbkw.com/zh-hant/xingshi/xingshifanzui/xkj7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