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

集资诈骗案辩护词编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集资诈骗案辩护词编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集资诈骗案辩护词编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众所周知,每件案件的辩护词的编写都是以法律标准为依据。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集资诈骗案件不下小数,如果需要为集资诈骗这种犯罪性质的案件编写法律辩词,那么辩词是根据什么法律依据来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露集资诈骗案辩护词编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集资诈骗案件中,根据《非法集资解释》第5条规定:“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犯罪数额的计算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由于《非法集资解释》第3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计算犯罪数额时如何理解“全额计算”,重复投资金额是否累计计算,在实践中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重复投资不应当累计计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对象只是单笔资金,不能因为重复吸收而重复计算,否则将会导致集资数额和投资人实际投入不符的情况。第二种观点认为,重复投资应当累计计算,每完成一次非法吸存即是对国家金融秩序的破坏行为,续签合同是对非法吸存这个违法事实的重新认可,是又一次的融资活动,应当累计计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不以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为构成要件,侵犯客体仅为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也就是说在该犯罪中,计算犯罪数额的意义并不在于显示投资人的损失情况,而在于揭示犯罪分子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程度。与《非法集资解释》将集资诈骗罪的追诉标准单一局限于诈骗数额不同,该解释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集资数额、投资人损失与集资对象人数、影响和后果并列列举,说明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追诉的实质并非是因为其给投资人造成了多少损失,而是因为其对金融秩序的破坏达到了一定程度,当然投资人的损失也可以但仅是从一个方面反映这种破坏程度。此外,该解释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集资数额和投资人损失分别作为两种不同的追诉标准分别列举,并设置了不同的数额,说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集资数额与投资人损失存在不一致的情形。

因此,犯罪分子对一个投资人一次吸收存款的行为和重复吸收存款的行为,虽对投资人的实际损失可能不产生实质影响,但是对金融秩序的破坏的持久性、整体性方面显然是不同的,每完成一次非法吸收存款的行为都是对金融秩序一次新的破坏,这种破坏的影响在实践中是立体的,体现在扩大集资的规模、对其他投资者的吸引等多方面,但是在司法认定中,只能体现在投资金额的累计计算方面。

它的编写依据是非法集资解释。非法集资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同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严重危害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与经济安全。我们要掌握相关知识,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xingshi/xingshifanzui/vdvx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