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刑事辩护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法时效的解释是怎么样的?

国家赔偿法时效的解释是怎么样的?

国家赔偿法时效的解释是怎么样的?

国家赔偿法时效的解释是怎么样的?

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又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那么,从违法行为发生至确认该行为违法之间也没有时间限制。根据一般理解,只要请求人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五、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且侵害了自己的权益,任何时候都能主张该行为违法。这一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不小困难,一是请求人没有紧迫性,对自己的权利久不行使,会使这一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是赔偿义务机关工作难度增大。

因为时间过得越长,人事变动越大,有可能当时的办案人员离开了原工作岗位甚至不在原单位,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可能永远离开了我们。文件也可能丢失,使得案件复查难度增加。这一规定也可以说是一种疏漏,既不符合立法惯例,又不利于维护请求人的权益。比如,1993年某公安机关以诈骗为由对犯罪嫌疑人谭某进行羁押并扣押了财产。

1997年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随后解除了羁押。谭某一直以口头方式要求返还财产,而公安机关则一直以口头方式告之本案尚未侦查终结而拒绝,直到目前还没有解决。如果有确认时效的法律规定,那么谭某既可能直接要求公安机关赔偿也可能选择先要求确认公安机关的行为违法。而公安机关则可以依据确认时效的规定作出相应决定。

与此同时,《国家赔偿法》却规定了两年的赔偿时效,这在实践中意义并不大。因为一般来说,请求人已得知国家机关的行为被确认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五、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后,超过两年才提出赔偿的不多,但作为一种法律规定,以防万一出现原来不想索赔事后又想要索赔的情况有法可依也无不可。

国家赔偿法时效期限总结包括哪些

一、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有无时间限制

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将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制度。此项制度“利用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通过设定对权利或义务主体有利或不利的法律效果,鞭策、督促权利或义务主体尽快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一)时效有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种。

1、取得时效一般指取得领土占有权或财产所有权的时效。

2、消灭时效,亦称诉讼时效,指权利所有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一定时间后,该权利归于灭失的制度。

综合上面所说的,国家赔偿对于受害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是属于国家的失误,才造成了自己不可避免的损失,受害人是有权力要的,但是受害人在申请国家赔偿的时候一定要在时效之内申请,如果过了,那么就再也没有申请赔偿的机会了,所以,要把握好时间才能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标签: 时效 赔偿法 国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xingshi/guojiachang/ynx0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