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诉讼仲裁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赔偿属地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赔偿属地的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不论是刑事方面的诉讼程序还是民事方面的诉讼程序,管辖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点的问题之一,很多人对于民事诉讼赔偿的相关管辖并不是特别地了解,因为他们不知道向哪个法院进行起诉。因此很多人想了解一下。民事诉讼赔偿属地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赔偿属地的规定是怎样的?

一、民事诉讼赔偿属地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赔偿是由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侵权引起的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责任性质、适用的赔偿原则、标准和程序与国家法律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民事主体身份实施的侵权行为属于民事侵权,由此产生的责任是民事赔偿责任。

二、民事诉讼赔偿地怎样选择

民事诉讼赔偿地选择问题实际上是民事诉讼案件管辖地的问题。

1、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主要是根据以下两点:

(1)人民法院辖区与国家行政区域相一致,使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与人民法院辖区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等在某一行政区域内时,诉讼就由设在该行政区域内的人民法院管辖。

(2)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者法律事实与人民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即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者法律事实在哪个法律的辖区内,案件就由辖区内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上述标准,《民事诉讼法》将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2、一般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或一般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所确定的管辖。

由于当事人有原告与被告之分,所以要确定管辖法院,还必须明确以哪一方的当事人所在地为标准。对此,一般地域管辖的通行做法是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案件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确认了这一原则:“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住居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可知:当事人所在地包括当事人的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住所地,对于公民来说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说是指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特殊的被告所在地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中作了补充性的规定:

(1)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双方当事人都是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3)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5)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后,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1年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6)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系提起的诉讼,由实地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首先,小编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民事诉讼赔偿属地实际上就是一个民事诉讼方面的管辖权问题,其次就是这个管辖权在我国法律当中有着不同的确定原则,比如说存在着一般的定于管辖原则,具体的可以咨询律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susong/susongguanxia/9jv0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