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法百科网 >

诉讼仲裁 >诉讼仲裁法规 >

民法总则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总则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权利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同样的,像民法这种最基本的大法,自然在民法总则当中,对权力滥用的问题也进行了约束。权力滥用给社会带来的后果是长期难以磨灭的,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可预知的恶性循环。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民法总则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总则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一、民法总则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条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将守法原则表述为: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是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守法原则的核心。民法作为私法,着重于对私人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律调整,因而在规范形态上存在许多可以经由当事人特别协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规范,以及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所设置的倡导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第2款关于合同形式的规定,即属民法上的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仅在当事人对有关事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方可作为补充性规范,弥补当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导性规范也不具有强制当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导性规范,属于自甘冒险的行为,当事人有可能承受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因而,守法原则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任意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而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不得有所违反,一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将作出否定性评价,使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不按照民事主体的预期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二、什么是权利滥用?

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行使权力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损害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是对他人权利行使的限制。

1、构成权力滥用,必须有正当权利的存在,且属于权力行使或与权力行使有关的行为;而侵权行为事先并无正当权利的存在,不属于权力行使或与权利形式无关。

2、禁止权力滥用的目的在于对民事权利的行使予以一定限制,通过对权利滥用的禁止或制裁来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而侵权行为制度并没有限制民事权利的目的。

3、权利滥用以当事人故意有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想法为要件,在行使权利时仅仅因为过失造成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不构成权利滥用;而侵权行为不仅以故意为要件,仅因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可以构成侵权行为。

通过小编的介绍可以看出,民法总则权力滥用主要是说生活当中的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正确使用自己的民事权利,在使用民事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力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的话就构成了权力滥用。权力滥用是要受到行政法和其他法规的处罚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构成职务犯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pfbkw.com/susong/susongfagui/x6egng.html